IDS 2025 精選觀察:染劑趨勢、All-on-X 與 AI 應用全解析

我身為平和牙體技術所的唯一自由人,當然不會錯過二年一次在德國科隆舉辦的IDS。

這已經是我第二次代表公司到德國參與 IDS,和兩年前相比,心境和學習的重點都有很大的不同。第一次去的時候,感覺像劉姥姥進大觀園,每天都是鐵腿,每天都瘋狂拍照記錄,每天都在感嘆原來牙科產業是如此的興盛。那時候還在對全球牙科產業建立基本認識。相比第一次什麼都不懂,這次能更清楚地從這片牙科產業的 "大海" 中,看到與自己工作和牙技領域息息相關的趨勢與技術突破。也因為有了前次經驗,這次更有信心去和原廠技術人員交流,討論產品的應用與發展。

簡單整理一下這次 IDS我以牙技"outsider" 角度的小觀察:

1. 各種品牌的外染染劑(external stains)

染劑這幾年一直是發展中的趨勢,但兩年前感覺外染染劑(也就是所謂的液態瓷粉),感覺還不算是市場上的 "標配"。大部分的臨床案例,如果需要多點透度或顏色希望更自然,一般在製作上會優先使用4Y或5Y的鋯塊;但是透度高通常伴隨著強度較弱的缺點,在前牙區或是short- span的案例上可能沒問題,但是當要製做到前牙3-3或是long-span案例時,就會擔心因強度不足產生斷裂風險。這時候就只能選擇硬度較高但缺乏透度和漸層的3Y鋯塊。強度問題得到解決,但是透度和顏色呢?這時候染劑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透過氧化鋯燒結完後使用液態瓷粉進行微堆瓷或是染色的手法,在現今CAD/CAM 製程中是一個快速且便捷的美學解決方案。這或許就是為什麼今年幾乎每一家氧化鋯製造商都同步推出類似miyo或是aidite(愛迪特)的外染染劑了吧。當然,對於使用者的牙技師來說,染劑的選擇越多元,我們更能夠從中去組合出最適合的染色方法。

這次眾多新推出的染劑中,由Ivoclar子公司Sagemax所推出的Paint 3D,如果未來有進到台灣的話會想要嘗試看看。

miyo牙科染劑

miyo

全鋯冠染劑

Sagemax Paint 3D

2. All-On-X 專用的scan body

很多醫師和技師在選擇或是評價一台口掃機的時候,很常會問一個問題:「請問掃幾隻implant以內可以掃得準?」,但是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難道真的是在口掃機上嗎?現在看來並不是。

口掃機發展已有好多年,過去的時代可能是3shape當道,現在則是百家爭鳴,但其實可以發現這幾年口掃機的進步其實不太明顯。以這次3shape在IDS上推出trios 6,試用起來感覺和前一代沒有太大的區別。比起硬體,感覺更多的是在軟體上的應用和使用者體驗上有所升級。口掃機變得不再是一個單純把口內狀態記錄下來的工具,而是一個輔助醫師進行診斷的工具。像是3shape就在軟體應用上結合AI進行caries、recesion、plaque的偵測,然後透過患者端的app告訴患者該如何照護或是改善口腔健康。但,這些功能我們真的需要嗎?

所以當口掃機某層面上停止硬體升級的狀態時,植體廠商開始自己想辦法,也就出現了專為 All-on-X 設計的 scan body。透過scan body設計的優化使掃描機更能夠快速小範圍的精準紀錄下植體的位置。

另一個方法則是透過 photogrammetry,也就是利用特殊形狀的 scan body,透過拍照測量的方式定位植體,再導入專屬軟體與口掃檔進行matching 與接口的替換,避免了口掃原理下多張圖片重疊下容易產生誤差的問題。很多頗有知名度的第三方製造商,其實都已經開發出這種專做all-on-X的scan body,現在就是看誰能支援最多的 multi-unit implant system了吧。

 

Shining 3D 掃描桿

SHINING 3D coded scan body

PIC 全口數位解決方案

PIC Dental PIC system

TruAbutment

TruAbutment ioConnect

Geomedi scan body

GeoMedi ArcB scan body

 

3. AI base的雲端應用軟體

AI 這股浪潮果然不會錯過牙科領域。兩年前 IDS 上就已經有一些結合 AI 運算的設計軟體如Dentbird,但今年的感覺是——幾乎每走幾步就會看到 "AI" 這兩個字。

以雲端設計軟體來說,以前可能single crown為主,透過上傳口掃檔或是掃描檔.再設定好相關的條件和訂單,AI就能幫你生成一顆crown。2年前我們曾經試用過相關服務,如果是條件相對簡單不複雜的案例,AI 計算出來的crown型態的確頗為合理;但如果是條件稍差的案例,生成的crown型態不只不理想,技師花時間去調整型態的時間遠大於他自己直接重新設計。不過,今年這類AI軟體感覺大大升級,除了標榜可以自動生成2-3unit的bridge之外,甚至可以自動幫我們進行排版的作業,如果加以善用,或許可能提升牙技師整體的工作效率。然而,在感受到AI進步的同時,也不免思索也許我們牙技師需要持續學習更高階且複雜的數位技術,將數位應用於更複雜的案例。若我們只是駐足不前,停留在原來的舒適圈,將來或許會有被取代的一天。

謝謝讀到最後的你,不管你有沒有親自去 IDS 2025,希望這篇文章能帶給你一些靈感或實用的資訊。跟上一屆一樣,這次的IDS也是日日兩萬步,走到鐵腿(真的很有感 😂)。但是還是非常開心可以在展會中和世界各地的同行們交流互動,從他們身上也學到很多新的知識和經驗。

 後記:這次看到隱士美的app結合AI去模擬患者矯正前後的樣子真的覺得很驚豔,簡單透過拍攝幾秒的影片,然後等約五分鐘的後處理,就有一個術前術後影片可以參考。如果今天是我要做矯正的話,大概看完就馬上被推坑了,AI太厲害。😵‍💫

YU AN HSU
Overseas Sales Manager, Dental CAD/CAM Specialist